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产品逐渐占据了安防行业的主流,并且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逐步普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开始显现出来,在应用层面上也开始向社会化安防产品、民用市场深耕。
市场需求及技术革新推动AI与安防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后续提出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安防重点项目,开始持续推进落实。与此同时,作为安防重点服务的领域,公安行业表现出对安防"预警预测"的诉求,另外,在实际的困境中,海量监控数据依然在依靠人工来分析和处理,简单利用人海战术进行检索和分析已经显得过时。亟需新的智能化技术作为专家或助手,实时分析视频内容,探测异常信息,进行风险预测。
以神经网络和大数据训练算法成熟,深度学习技术逐步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并推进图像识别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其具备在商业领域应用的硬性条件,借助机器视觉及深度学习能够迅速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对人、车、物进行快速识别比对,与安防对智能化的需求不谋而合。另外,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安防行业拥有海量数据来源,可以充分满足深度学习对于模型训练的大量数据要求,使安防成为具备了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与安防的融合,依托算法、算力、数据三大要素,在产品落地层面上主要体现在视频结构化(对视频数据的识别和提取)、生物识别(人脸识别等)以及物体特征识别(车牌识别系统)等领域。
其中在视频结构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利用计算机视觉和视频监控分析方法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包括目标检测、目标分割提取、目标识别、目标跟踪,以及对监视场景中目标行为的理解与描述,理解图像内容以及客观场景的含义,从而指导并规划行动;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进而满足公安领域应用需求。目前来看,人脸、指纹、虹膜三种识别方式是目前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式,三者的同时使用使得产品在便捷性、安全性和唯一性上都得到了保证。
另外,判定一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某个特定的物体、图像特征或运动状态,在特定的环境中解决特定目标的识别。目前物体识别能做到的是简单几何图形识别、人体识别、印刷或手写文件识别等,在安防领域较为典型的应用是车牌识别系统,通过外设触发和视频触发两种方式,采集车辆图像,自动识别车牌。
AI带来安防应用模式变革 带来更大市场
伴随着AI技术在安防市场上得到了大规模落地与应用,人工智能开始推动传统安防产业进化和革新。前端信号的采集和探测设备中开始加入AI芯片,通过智能识别并筛选图像再进行传输,减小传输空间和缩短时间;后端处理平台可同时处理的前端相关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清晰度和识别准确度都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安防行业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模式在改变。主动应用和事前预警成为可能,通过人脸识别、异常行为分析、人数计数、音频检测等智能化应用明显显示出安防从将事后查证向事前预警前移的趋势,这些应用可以有效防止各类案事件的发生;视频浓缩、视频摘要检索也全面提升了事后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大数据应用下的云存储和云计算也在为构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提供有力的保障。安防从传统模式大踏步迈入智能新时代,从“事后追溯”、“人防”为主升级为“实时监管”与事前预防,“技防”为主。
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应用模式也预示着更大的市场空间,于是AI+安防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不仅是人工智能算法企业诸如商汤、云从、旷视、依图、云天励飞等等;还包括传统安防制造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达、天地伟业以及宇视科技等等;AI芯片企业如NVIDIA、英特尔、中星微、地平线、寒武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