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社区,配备了专职社工,不但提供生活性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能为我们产业工人提供培训、学习等生产性服务。”从月收入3000元的一线普通工人到年收入超10万元的企业新能源事业部项目工程师,来自黑龙江的“95后”产业工人张金达正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实现他的富裕梦。
张金达口中的工业社区,是北仑区在探索共富路上的实践之一。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开发布。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并积极发挥浙江产业工人在共富赶考路上的作用,已然成为一道必答题。
透过工业社区模式看浙江共富路径,其承载的不只是现实生活,还有熠熠生辉的未来想象。
浙江省地方标准《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发布。
以工业社区模式打造共富路
作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经济外向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仑区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块状经济特征明显。但伴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职工规模不断扩大,大体量中小企业与小规模政府之间的服务不匹配难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成长烦恼”。
对此,北仑区灵峰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深有感触。她表示,成立工业社区的初衷就是为了延伸政府服务内容和触角,为企业提供社区化服务,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新生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工人共同富裕。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引入城市社区服务居民理念,在工业园区成立社区,建立实体性的党群服务中心,凝聚起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企业职工等广泛力量,共同参与园区治理和企业服务。
从操作工到公司总监,从月入4000元到提早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作为工业社区模式的受益者,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郑洲文与工业社区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汲取发展红利,“正是通过工业社区模式,铺出了一条我们产业工人共同富裕的路子。”
在探索推进“扩中提低”上,浙江亦在向打造橄榄型结构社会前进。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浙江省2000多万产业工人正是“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
“锋领企服”组团助企业。
在工业社区,产业工人何以共富?
“积极培养一线产业工人的创新意识,健全完善工人的创新成果、技术能力等多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贤君看来,企业保持创新精神非常重要,他希望能够锻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让每一个产业工人都能成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共同富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他以自身企业为例,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提升,降低了企业技术功能的劳动负荷,为产业工人创造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并提高了收益,“而这份收益离不开工业社区为我们提供专业化的政策、生活、技能等方方面面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员工,北仑工业社区在企业管理、党建、文化建设和员工服务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灵峰工业社区产业工人沙龙分享会。
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近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浙江接过重任,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这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借鉴。回望一路,浙江如何开局起步?
“浙江要坚决扛起探路者责任,边学、边谋、边干,立柱架梁、夯基垒台。”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此前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如是表示。
“点赞北仑的工业社区模式。”在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华看来,由党委政府推动打造工业社区模式的工作机构,可见北仑区党委政府对这一块的高度重视。
杨建华表示,从发展角度而言,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在共同富裕上非常重要。他以工业社区中的社工为例,企业非常需要这种拥有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这些专业社工弥补了社会工作构建中的一个短板,“为产业工人共同富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谋划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在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詹国彬看来,产业工人共同富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纬度上,还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工业社区助推园区企业发展,通过园区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功能,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产业工人同样可以共享发展机遇,实现物质上的富裕。”
从精神层面而言,詹国彬表示,工业社区在植入传统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概念外,在党建统领下,以“组织力”提升“服务力”,提供保姆式的无微不至服务,对产业工人的精神进行引导和关怀,找到主人翁的归属感。
如今,工业社区模式已在北仑成功推行,浙江省地方标准《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于2021年在当地成功发布。北仑也以工业社区的创新治理模式,着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