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常说的一句话是:“家具好不好,要看它是否四平八稳,活儿好不好,要看它是否严丝合缝”。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实际操作中,要经过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
四平:东、南、西、北四方太平。八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八面稳定。说这个词语用在家具上是最贴切不过了。因,家具乃方便人们更好的生活而生,它的安全性是第一位,必须稳当且耐用才行。平、稳是对家具最基本的要求。
这四平八稳在家具中是如何做到的呢?木匠师傅攒好腿足后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找平”。把家具放在一个标准平台上,以检测腿足是否平稳。这个步骤非常关键, 它关系到家具在实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再来说“八稳”。八稳在家具制作中讲究“四腿八挓”。
家具能做到八稳的造法是侧脚与收分。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阐述侧脚:“所谓侧脚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上端向内收,在《鲁班经》中称之为‘梢’。北京匠师则称之为‘挓’,取向外张开之意(如手张开曰‘挓挲着手’)。 凡家具正面有侧脚的叫‘跑马挓’,侧面有侧脚的叫‘骑马挓’,正面侧面都有侧脚的叫‘四腿八挓’。”收分,就是家具构件的“大小头儿”。
侧脚收分来自古建筑学。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工人师傅称为“掰升”。清式古建筑仅仅在外圈柱子才有侧脚,里面的金柱、中柱等都没有侧脚。收分是指古建筑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同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相等的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做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收分使得建筑结构稳定又轻巧,给人舒适的视觉效果。
古建筑中的小式建筑侧脚收分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理》规定为7/1000。侧脚一般与收分基本相同,如收分为3厘米,那么侧脚也为3厘米,被称为“溜多少,升多少”。
家具的侧脚收分与古建筑的应用又是不同的。因家具与建筑用途及受力不同,一般侧脚会比收分显著的多,不会有“溜多少,升多少”的规定。具体侧脚和收分的度全看匠师对家具型的理解与把握。毫厘之间,尽显家具造型上的神采。
无束腰直足直枨长方凳,它圆材直足直枨,是无束腰杌凳的基本形式。它四足有“侧脚”。这样的四腿八挓凳子,上面腿足固定在边抹之中,下端腿足置于地面上,腿足间施以管脚枨,从力学上来讲,凳面所受之力均匀传导于凳子八个方位,以确保凳子能确保承重之外,也可避免左右摇晃对凳子造成的榫卯松动。毕竟一个立方体,若侧面用力或用力不均,会造成其结构倾斜,榫卯松动。有四腿八挓的凳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用力,它都会有支撑的力量以做缓解,确保凳子的稳固耐用。此凳子只应用了侧脚,并未在腿足上有收分。
除了上述无束腰直足直枨长方凳的侧脚显著之外,其它案形结体的家具也多用此借以保障家具的稳固耐用。同时,从家具整体线条造型上也增添韵味。我们以恭王府所藏的一件黄花梨夹头榫小翘头案来看。此案两端带小翘头,牙条窄,牙头小,圆柱腿,两腿间施以双枨,四足侧脚显著,从视觉效果上看,它造型稳重,美观大方,线条简练流畅,具有鲜明的明式风格,非常耐看。
《鲁班匠家镜》中关于衣厨样式原文:“高五尺零五分,深一尺六寸五分,阔四尺四寸,平分为两柱,每柱一寸六分大,一寸四分厚。下衣櫎一寸四分大,一寸三分厚。上岭一寸四分大,一寸二分厚。门框每根一寸四分大,一寸一分厚。其厨上梢一寸二分”。上梢一寸二分即侧脚为一寸二分。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侧脚跟高度的比例为12/505,这比例要比小型古建中1/100的比例高多了。
黄花梨圆角柜
侧脚在圆角柜上的体现最为明显。我们拿上图面条柜来说,面条柜黄花梨木制,方角方腿,对开两门,落堂镶板,两门件有活闩杆。腿间有牙条及牙头,柜身上窄下宽,侧脚显著。柜门与柜框结合不用合页,采用木门轴,转动灵活,又便于拆卸。由于四腿八挓柜子前面稍向后倾,当柜门打开后,因重力作用,柜门会自动关闭。这种“自动门”的效果也多因“侧脚”而成。
红酸枝禅椅
禅椅。此椅子造型精简,线条流畅自然,可谓明式家具之典范。经过对此椅测绘及复制,腿足的下端直径为32毫米,上端直径为25毫米,将近7毫米的收分。收分有利于椅子腿与椅盘更加牢固的接合,上小下大,确保稳固。同时,粗细的变化,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流畅自然之感,避免生硬呆板。
由此可见,侧脚收分,是古典家具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造法,它来自建筑学、美学、力学的结合,也是人们也是古人精巧手工艺及智慧的体现。
规格:41x41x85cm 原型:颐和园
上下俩面,攒边镶心,无穿带,素混面边抹下安牙条,裹腿做,细圆棍做成变体罗锅枨。罗锅枨与腿足交圈圆包圆,与几面下沿以攒框代替矮老,较之方材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那种,观赏的意趣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