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出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红木家具市场持续低迷,从上半年的红木市场报告中可知,虽说进口原料数量有所提升,但进口均价与产品销量却有所下降的,使得目前整个红木家具市场发展停滞,面对这种情况,家具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变战略的步伐。
红木市场持续低迷 家具企业该怎么做才能走得更远?(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木交易市场成交量低迷 家具行业陷入困境
原料进口交易不热,而国内红木制品市场更显低迷。从中国红木委公布的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PMI)走势图来看,上半年红木制品市场在经历2月份低点后有所回升。从二季度开始,市场景气止跌回升,但并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被业内人士称为“几乎是一条不动的直线”。但由于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不足,上半年红木制品交易市场仍处于发展警戒线以下,市场能否持续回升还有待观察。
上半年,红木制品市场整体仍处于警戒线以下。在终端市场上,交趾黄檀、大果紫檀与刺猬紫檀制品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反映制品市场的出口压力依旧较大。库存流转也将加剧市场景气走势。
实际上,在北京市场上,也可以看出红木交易市场的低迷。在一些知名卖场,红木品牌区域门厅冷落,面积不断缩小,不断有品牌店面退出。有的卖场甚至将红木营业区域全部调整,合并至其他品类营业区,而腾出的营业面积另作他用。在2014年红木品牌集聚、交易旺盛的局面不再出现,对比非常明显。
记者了解到,不少红木企业也表示经营困难。不少企业选择减少店面、缩减人员、工厂停工来降低成本,维持基本运营。某知名品牌负责人表示,如果目前红木市场再持续一年,恐怕品牌只能“关门大吉”。
红木市场持续低迷,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有的企业选择开发新材料、新产品,以规避大红酸枝、紫檀等传统材料进口政策持续收紧、价格偏高的风险,争取资金较快流通;有的企业则从研究产品出发,创新设计,以“新中式”等概念包装红木家具,甚至开发相关古典陈设饰品,从设计、品牌理念出发,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红木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其原材料进口形势是国内市场变化的结果,也直接预示着国内市场的未来走势,红木原材料依旧是红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终端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引导终端消费变化,才能带动行业走出低谷。
原材料受困 进口政策正在收紧
目前,中国红木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而近年来日益收缩的珍贵木材进出口政策,也给红木行业带来震动和影响。今年9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国大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此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在会议上,不少国家准备了加强动植物种保护的提案,有些已被披露。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泰国将提交的53号提案,提议将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的管制级别从附录二中的标注5升级为标注4。对应的管制规定为:除少数人工培育品或离体培育品之外,这个物种的全部形态和衍生品均受到管制。
这个消息已经经过中国红木委工作人员的确认。而提案最终是否通过还要拭目以待,不过一旦通过,即意味着交趾黄檀野生林的贸易很可能即将被全面禁止,此后只能开展人工林的种植利用,大红酸枝家具恐将像黄花梨家具一样,逐渐淡出市场。
做精品家具 创新助企业突围
红木企业要突出重围,不但要对红木市场行业行情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更要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
面对市场困境,企业都在寻找突破之策。如果能够顺应潮流,开拓思路,创新营销,那么新的挑战也可能变成一个新的机遇。孔文玉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销量,适当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迎合市场变化的新产品来增强实力与抗风险能力。
自从大红酸枝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价格一路高涨,随后黄花梨、紫檀等也步入“收藏级”行列。面对高昂的价格,普通的红木家具消费者自然有些力不从心,如何才能在维护好高端消费者的同时,又能抓住普通的红木家具消费者?红木家具应及时抓住了变革脉搏,大力推陈出新,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引进黑酸枝类珍贵树种——阔叶黄檀,丰富家具产品种类,迎合消费者需求。
在市场低迷、原材料数量有限、价格上涨的当下,家具企业要想走得更远,就应该顺应市场环境变化,改变策略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专注产品品质,做出实用与美观兼具的家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