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除了已经成为国美电器"养子"的伊莱克斯空调,在这个渠道巨头的强劲推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出货外。伊莱克斯自主经营的冰箱、空调,以及厨电、小家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特别是伊莱克斯的冰洗业务,在今年前八个月的中国家电市场上,几乎遭遇断崖式下跌。来自第三方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伊莱克斯冰箱零售量、额分别出现44.78%、58.96%下跌。伊莱克斯洗衣机零售量、额则分别出现46.13%、54.96%下跌。
额跌大于量跌的局面表明:伊莱克斯在中国冰洗市场上的经营策略,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即便是采取降价刺激市场的经营手段,也未能缓解销售下滑的困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继续放任这一局面走下去,对于伊莱克斯的冰洗业务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最终,还有可能拖累伊莱克斯在整个中国家电市场的根基??品牌。
梳理当前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可以说已经陷入一轮"品牌式微、渠道式弱、市场乏力、亮点匮乏、产品乏味"的恶性循环之中。很多家电商家,或者消费者,还在卖或者买伊莱克斯,早已不是因为产品、服务,就是这个洋家电的品牌。
事实上,伊莱克斯从严格意义来看,就是典型的"挂着洋品牌的中国家电产品"。除了少数产品采取原装进口(那也大多是在外OEM),大多数都是交给中国的家电企业去加工组装,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
一方面,伊莱克斯在过去几年,为了解决全球本土化经营带来的亏损包袱,开始大量关闭生产工厂并裁员,甚至还迈出"品牌对外授权"的昏招。这在全球家电巨头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没有自己的生产制造工厂,而是借助在外贴牌生产,这就沦落为一家典型的"品牌营销公司"。
当然,这带给伊莱克斯的市场困局,也是不言而喻的。导致产品缺乏亮点,还在吃过去的老本,根本没法保持与时代同步的进程;市场缺乏主动灵活,仍然还在等客上门,根本没有考虑到当前市场竞争的变化;经营思路不清,品牌授权和自营混合交替,都是在啃品牌老本,还能啃到哪一天,谁也不知道;
另一方面,伊莱克斯又不愿意放弃中国家电这块"肥肉",苦于自身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越来越弱,又没有足够的费用和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穷人自然就有穷办法: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只能采取"品牌授权"、"贴牌代工"经营模式。将空调业务直接外包给国美,赚取品牌租赁费用;曾经还将冰箱业务外包给美菱,甚至在全球市场上将部分型号冰箱委托给奥马直接代工。
这样一来,伊莱克斯生产工厂和劳动工人的包袱是没有了,但是带来的技术我不也是、品质稳定性却又让这家欧洲老牌家电巨头信誉不稳。日前,在广东省工商局抽查过程中,伊莱克斯一款洗衣机在最关键的洗净比关键指标上不合格;同样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的中国服务质量调查情况,伊莱克斯空气净化器等品牌因无法按照承诺为用户提供服务,综合测评不合格被重点点名。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伊莱克斯来说,其最近两年多以来在中国家电市场的一系列糟糕表象,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的经营转型中就已经埋下祸根。
在2008年前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作为瑞典老牌家电巨头,伊莱克斯也步入一轮持续亏损的渠道之中。由此,伊莱克斯管理层当时给出的解决方案,那就大量关停在全球各个国家的生产工厂,并进行裁员。这无疑动摇了制造企业发展的根基。
受到这一手段影响,伊莱克斯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关停多个生产基地,转而向中国家电厂商寻求代工贴牌合作。其中,奥马电器和美菱电器曾是伊莱克斯冰箱主要的代工合作商,微波炉曾由美的代工生产。伊莱克斯空调更是直接卖给国美,由其负责全权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可以想象,作为一家想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洋家电,竟然全部关停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完全委托在外贴牌生产。由此,当年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创下"6年6换主帅"纪录的伊莱克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随着整个中国家电产业从去年开始,已经步入一轮发展的新通道:即增速放缓、需求下滑、消费个性化时尚化,还在坚持老一套市场操作的伊莱克斯,到底路在何方?
正如一些商家所说的:伊莱克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选择其产品大多都是看在其百年老字号,以及洋品牌在市场享有的美誉,结果当用户信心满满的买了其产品,质量好不好不说,连售后服务响应都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