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节的余温中,美国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与网购星期一相继开启购物狂欢大幕。据Adobe Analytics统计,美国“黑五”的整体线上销售额达到了62.2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23.6%,创历史新高。Adobe还预计,网购星期一的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7.6%,达到78亿美元。
不过,这事儿的槽点不在于此,《福布斯》商业杂志网站11月23日在报道中表示: “和中国‘单身节’相比,‘黑五’只是一个零头”。
反观国内“双十一”这10年历程,成交金额从5200万元到2135亿元,简单的数字演变背后,至少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层面的变革:
一是见证消费升级。“双十一”的10年历程,正将这个节日从“淘便宜”向“淘精品”过渡,很多消费升级的需求经过“有促销”的刺激,被再次放大。从跨区域到跨境的海量订单映射出鲜明的高质量消费趋势,大品牌、进口品牌炙手可热,升级型商品增速领先,精神文化、服务类消费逐步占据消费者的购物车。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陈丽芬表示,从“双十一”成交数据看,居民消费潜力仍有较大挖掘空间。不断被打破的销售额,不仅蕴含着“双十一”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逻辑,也凸显出中国经济新动能不断积聚的巨大势能。
这一连续增长的数据体现的不仅是近14亿人口所形成的庞大市场,更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背后消费升级的活力。对比之下,美国的消费市场和空间可以不用评价了。
二是实体企业生产营销模式进化。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不断渗透,不但线上消费热情高涨,线下澎湃的消费潜力也进一步激活。有关报道显示,今年的“双十一”,全国逾20万新零售门店和100个重点城市商圈全面参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天猫“双十一”新零售之城引领下,全国400座城市掀起大联欢。
这背后揭示的不仅是“新零售”概念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共识,也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亲密拥抱,是二者的共同繁荣,不是一枝独秀。显然,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应该也是互联网技术的宿命。
此外,不可否认,网络经济的快速成长对支付、物流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而这方面,国内各项设施一直领先自不待言。
在美国“黑五”,购物网站的“不给力”令美国民众抓狂。最大电商亚马逊虽然没有宕机,可尴尬的是后院起火。“我们不是机器人”,在英国工会GMB发布的视频中亚马逊欧洲各站员工,用五种语言向CEO杰夫·贝索斯表示抗议。据报道,在“黑五”当天,在欧洲各地工会联盟的协调下,数千名亚马逊员工参加了此次罢工和抗议活动,以抗议亚马逊配送中心的工作条件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