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保健、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与‘互联网+’的融合,拓宽服务贸易的种类,拓展服务贸易的范围。”马建堂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可视化技术,将促进远程服务、跨境服务的发展。同时,随着服务贸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服务外包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服务贸易前程似锦,前景远大。
他表示,198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仅为16.6%;到2018年,这一比重达到23.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逆潮汹涌的背景下,服务贸易仍实现了比货物贸易更快的增长。2012~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年均仅增长1.1%,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4.2%,比货物贸易增速高3倍多。
在他看来,随着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分工的深化、细化,制造业服务化的特征日益明显,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对货物贸易起着愈来愈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马建堂指出,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看到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作为服务贸易的后来者,中国的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与中国的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量还不相称。
一是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由2010年的219亿美元扩大到2018年的2900多亿美元,八年间扩大了12倍。
二是服务贸易传统产业占比偏高,层次较低。2018年,旅游、运输、建筑三大传统部门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3.4%,而保险、金融和专利与特许权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所占的比重较低。
三是服务贸易规模需进一步扩大。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0.5万亿人民币。相对于货物贸易,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显得过小,只有货物贸易的1/6左右。
马建堂表示,未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要靠改革开放,必须靠改革开放,必定靠改革开放,以更大规模和更大程度的开放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更加重视为服务业开放提供制度保障、新技术革命成果的运用、知识产权的保护、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马建堂说,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提升服务的可贸易性,拓展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以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开展服务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