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国网
您当前位置:财富中国 >> 人物 >> 新闻正文

柔宇刘自鸿:我们和三星、京东方这些巨头不一样

— 发布 —

2020/6/28 10:53:39

— 编辑 —

财富中国

— 阅读 —

— 来源 —

互联网

— 分享 —

【摘要】对于柔宇科技CEO刘自鸿来说,这是个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毕竟显示面板行业是一个动辄数百亿的资金密集,同时也是尖端技术密集的产业。

  柔宇科技如何与京东方等显示巨头竞争?

  对于柔宇科技CEO刘自鸿来说,这是个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毕竟显示面板行业是一个动辄数百亿的资金密集,同时也是尖端技术密集的产业。***,三星等巨头耕作多年;国内,京东方等大公司也在迅速崛起。

  6月21日,在参加《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二十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中国企业家生态大会时,刘自鸿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

  在刘自鸿看来,柔宇所在的全柔性屏领域“没有人有过经验”,因为它跟以往的技术完全不同,每家公司都需要面对很多全新的挑战。

  “在这个领域布局我们还算是比较早的,在2012年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开始往这个方向摸,有点拿着手电挖地洞的感觉。因为绕过了传统刚性屏直接从全柔性屏起步,加上又率先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相信我们还是有自己独特竞争力的。”刘自鸿回答。

  “拿着手电挖地洞”

  怎么样同时解决大屏与便携的需求?这看起来曾是一对矛盾,手机、电视屏幕不断变大,意味着人们对于大屏的追求不断增加,而大屏的另一面,是越来越难以携带。

  刘自鸿想到的解决方案是柔性屏,也就是将屏幕折叠起来。2012年,刘自鸿与与另外两位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了柔宇科技。

  “2012年到2014年是两年多的研发,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人知道我们公司。2014年8月1号我们发布了全球最薄的0.01毫米的全柔性屏,开始有一些人关注到,显示屏原来可以做成这样的实物,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刘自鸿在演讲中回忆。

  同样在2014年,柔宇也发布了全柔性传感器的技术,与柔性屏一起构成了柔宇的核心技术。

  柔性传感器在2015年开始在深圳量产,而柔性屏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柔宇决定自建产线。这条投资110亿元的产线2016年开始在深圳投建。

  刘自鸿透露,柔宇国际显示生产基地的工艺和产线的设计都是“从零开始”设计,非常具有挑战性,“在业界当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成功量产过全柔性显示屏。我们数千位同事持续了几年的工作,在2018年终于建成业界第一条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并实现量产出货。”

  2019年与2020年中,柔宇先后两次对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多家媒体开放了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显示基地的参观。2018年6月,柔宇的柔性屏就是从这里点亮投产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上市。

  刘自鸿形容这一过程像是,“之前拿着手电挖地洞,前面真的是完全没有路,也没有人,只有自己信念的微光照亮脚下,但我们觉得光明就在前面,只能不断一锹锹地用挖掘来开拓前路。在2018年点亮那一天,算是阶段性地把地洞挖通了。”

  刘自鸿特别强调,柔宇的柔性屏产品已经从2018年实现量产,但由于此前频繁遭遇不能量产的质疑,在量产一两年后,依然有不了解的人怀疑柔宇并没有实现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的声音。

  资料显示,以8寸大小的切割计算,柔宇目前年产能达到280万片,而未来如果实现二期扩产,产能将增长到年产约880万片。

  不久前接受《中国企业家》等采访时,刘自鸿将柔宇的2012年至2014年视为柔性屏的从0到1,从2014年到2018年则是“1到N——产品的大规模量产”,而2018年之后,刘自鸿则将其定义为N到N+,找到柔性屏大规模应用的场景。

  这同样也是“拿着手电挖地洞”的艰难的过程。

  刘自鸿在演讲中透露,2018年10月发布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后,2020年3月柔宇发布了第二代折叠屏手机,将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发售。

  与巨头不一样

  想要制造一块全柔性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全柔性显示屏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不是只有一层材料,其实有近百种微纳米材料要叠加,而且不光是叠加,要像盖大厦一样把元器件准确地将每一层对准,要把几千万个微纳米晶体管做到超薄的薄膜上,而且在微纳米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刘自鸿谈到制造全柔性屏的难度时表示。

  为了解决显示失效,膜层断裂、不平整、折痕等难题,柔宇开发了全柔性技术优化模型。膜层优化后,柔宇在2020年3月发布的第三代蝉翼?全柔性显示屏在平整度、折痕等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

  刘自鸿介绍,虽然市面上柔宇、三星等都先后实现了折叠,但是两者的屏幕在工艺和技术路线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三星、京东方等公司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而柔宇的技术路线则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这项技术体系是由柔宇独立自主研发,拥有30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这套工艺没有用硅这种材料,在材料的选择、器件、电路设计、制程工艺、模组和生产线路上都有很多的创新性。”刘自鸿说。

  除了不使用硅,柔宇自创的这套体系另一个特点是低温。柔宇ULT-NSSP的制程温度200-250度,远低于LTPS路线所用的450—500度。降低制程温度带来的好处是,减小基材和薄膜的热胀冷缩,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使得全柔性屏在制造过程中良率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柔宇的全柔性显示屏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刘自鸿总结这一代产品在性能上,“包括弯折的次数、可靠性、平整度、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以及一定视角下色偏在业界当中都达到了非常领先的水平”。

  全柔性屏生产出来后,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可靠性。“柔性屏的难处是要在弯折20万次以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材料、器件、设备不会产生问题,这个其实很难的。”刘自鸿表示,柔宇现在的测试标准是要做过非常严格的20万次以上的弯折的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了方方面面,在柔宇的实验室里,柔性屏在高温、高热、高湿、高盐等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着折叠、扭曲、拉伸、刮擦、跌落等等测试。

  刘自鸿透露,柔宇现在已经发展到约2000人,在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研发团队占了整个的团队60%左右,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数达到3000多项。

  柔性星球

  如果说研发是一个“打着手电挖地洞”的过程,从N到N+,也就是将全柔性屏应用到各个行业同样如此。

  一个最大的应用场景毫无疑问是折叠屏手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折叠手机屏出货量至290万片,相比2019年约50万片的销量同比增长517%。

  而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2019年时近100万部,而到2025年将会达到惊人的1亿部,成为未来十年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在对比柔宇与京东方的不同时,柔宇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战略定位上,如果说京东方是面板制造的话,柔宇其实是柔性星球。除了两者技术路线(LTPS vs ULT-NSSP)完全不同之外,京东方更偏重B2B的模式,而柔宇是B2B+B2C,换句话就是,柔宇既研发生产全柔性显示和全柔性传感等核心基础器件,也致于拓展柔性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并针对性的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刘自鸿表示,柔宇已经拥有了全球500多家的企业及客户。柔宇将自己面对的场景分为了六大领域:主要包括折叠手机的移动智能终端,为航空、汽车等提供解决方案的智能交通,应用于服装等领域的运动时尚,将柔性屏用作演出和广告等用途的文艺传媒,包含应用于智能音箱等形式的智能家居,以及包括手写本等产品形式在内的教育办公。

  在演讲中,刘自鸿列举了柔性屏几种应用,比如与LV合作,在其生产的包包上装上了屏幕,而在于空中客车的合作中,柔宇的柔性屏凭借轻和安全的特点,可以为一架飞机减重数百公斤,一架飞机一年可因此减少近100万美元的燃油费用。面向C端用户的柔派折叠手机、柔记手写本等也在进行着迭代。

  “其实我们希望跟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基于全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这样的柔性电子技术平台来共同打造一个柔性星球,把我们的生态能够建设更加好,让各行各业的用户能够体验到全新的用户体验,有更好的产品设计。”刘自鸿表示。

  刘自鸿相信,在未来所谓的“万物互联”的世界里,最基础的三个方面是:感知、计算和互联。而在这其中,机器如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感知人,是人跟机器打交道的基本途径,而如同人类7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一样,它同样可能成为人与机器交流的方式。

  “在感知技术领域,有没有类似像AI对计算、5G对互联这样的一个平台型的技术呢,这是我们大家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我们相信柔性可以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可以使屏幕和传感器变得真正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认为柔性是很有机会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或者感知技术的平台。”刘自鸿分析。

  刘自鸿同样认为,如同十几年前iPhone手机诞生时不止带来更大屏幕的逻辑一样,折叠屏手机将带来的是全新人机交互方式的出现,“对应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生态会再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有时候柔性显示也好,柔性传感也好,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显示这样一件事,它像是一个窗户,你打开一扇窗户,其实看到的是一片森林。”

- THE END -
财商世界,富强中国 财富中国是服务于中国商务精英的领先平台,为中国经理人提供全球管理信息,深度报道世界一流企业资讯。同时汇聚国内外著名企业的 信息、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财富新闻。

ICP证号:粤ICP备18093102号     推广联盟QQ:460965656
CopyRight © 财富中国网 caifu-china.cn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