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至2016年的20年间,可谓中国家电业20年的黄金期,中国家电产业经历了诸如行业集中、龙头崛起、渠道变革、电商崛起、品牌进退等充分的市场化洗礼。这20年间不仅是中国家电产业高速增长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阶段,更是产业发生质的变化的阶段。据了解,1997年中国家电的产值仅为1265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2016年的产值规模已经达到7330亿元,规模增长近4.8倍,复合增长率为9.7%。
中国家电产业可谓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科技进步等同步发展的,但“刻舟不能求剑”,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中国家电企业难以保留黄金20年间的“超速度”。
首先,处于制造业转型的风口浪尖之下,在国际上,美国是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日本和德国基本是中高端制造业,中低端制造业则已经完全转型到中国来。而黄金20年间,中国的家电大多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凭借人工红利的优势,形成以低端制造、低成本竞价、低附加值出口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同时,据了解,目前家电已进入存量替换市场,参考中国家电10-15年的报废周期,这意味着废旧家电的回收也将走入高峰期,废旧家电数量的迅速增长中,非正规废品收购及错误拆解行为都会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中国家电厂商对以牺牲环境为制造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难辞其咎。
另外,特别是伴随着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房款等各种压力使得许多劳动者放弃处于低端制造的廉价工资,而是寻求新的机遇,中国经济所享有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再者,以往地方政府为强化本土化产业优势,纷纷出台一些地方性特色的政策以吸引产业投资,但伴随着地方性政策逐渐显得生硬,家电产业也不再作为“捧在手心里的宝”。
此外,家电产业的竞争也走向越来越窄的境地,伴随全球物价上涨,家电产业的原材料价格也在飞速增长;以低价取胜的战略导致个别企业在生产时偷工减料,产品的质量和工艺大打折扣;库存增加,内销需求不大也使得产品产能的周期变长,同时,以打“价格战”在国外销售的策略往往会遇到当地反倾销法的制约,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也难以在北美市场获得较大竞争力。
家电产业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而是与零售产业以及上下游渠道紧密相联,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体系、近两年来,家电产业一些细分领域的巨头也面临生存危机,以电视市场为例,随着行业整体净利率水平的下降,多家企业出现了净利大降、入不敷出的场面,甚至需要通过其他领域向电视版块输血的方式存活。
中国家电产业黄金20年已过,在下一个时代到来之际亟待制定“敦刻尔克”战略得以暂时的撤退。家电产业竞争的“马太效应”在得到进一步激化,今年上半年家电制造巨头、家电零售巨头在一线城市上主动出手、强势洗牌的做法超出许多中小厂商的预期。中小家电企业在伴随着消费升级、品质主导的洗牌中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压力,而在三四线城市的家电市场,非名牌、杂牌的企业已逐渐被淘汰出局。
中国家电企业在如此风口浪尖上将如何选择“生命”的重生,作为高端电视阵营的主流产品,即使是在目前显示技术百花齐放的情况下,TCL量子点技术依然能够保持一枝独秀。不仅仅是TCL,目前国内领先家电品牌海尔、格力、康佳、创维等在面对全新的市场格局变化中,纷纷加大产品创新的投入力度。
而一个新的“生命”想必能为社会创造更具有优势的就业岗位,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同时也必将为产业带来更多的税收以及带动长期投资的收益。面对多变的市场,中国家电企业需采取“初学者”的心态,重新审视新的市场环境。在这转折之际,家电厂商也需冷静思考,以便建设再越的支撑点,开拓新行业发展空间以及带动利润增长。